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两学一做网>>基层心声

《问责条例》贵在动真碰硬

2017年02月17日09: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6月28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会议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心系使命、扛起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履责效果是否有成效,这些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直接关乎党的长远建设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才能对那些严重违规违纪的个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处理得更加坚决、更加彻底,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才能更加牢固,成效也才会更加明显。如果说《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是严格党员干部追求和管党治党的戒尺,那么今日《问责条例》的审议通过,则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出鞘利剑,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问责一个,就能警醒一大片,动真碰硬是必然。

问责条例来源于实践的提炼,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再在执行与践行中不断完善……这是制度创新与实践的循序渐进。我们可以看到,早在2009年就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十八大以来,有关问责的话题,出现地就更为频繁,尤其是今年以来,“问责”热度进一步提升。可是在中央反腐如此高压态势下,有许多地方依然存在着诸多问责不力的问题,观望心态、侥幸心态、变通心态三种不良心态大行其道,“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的“应付心理”不同程度的出现;问责显失公平、规范与统一,随机性强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问责上存在“柿子拣软的捏”、“凑数”等嫌疑,尽管“问责”喊得震天响,但鞭子始终打不下来,导致党员干部失去了耐心,百姓群众失去了信心。此次《问责条例》的出台就是为了彻底扭转问责不力的局面,刚性的问责制度与问责规范,实现有法可依,清楚明白地界定需要问责的行为以及问责的级别、范围、方式、时限,有效规避了部分领导干部意志在问责中的随意性,强化问责领导责任,实现依法问责的公平与刚性。

《原道》有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环形闭合的最重要一环,是对从严治党、铁面问责的一次制度创新,更是为广大党员干部画出的“高压线”和“红线”。为什么一些问题总是长期得不到解决,作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会“死灰复燃”?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下定决心动真碰硬。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动真一次,思想建设就会加强一分;领导干部碰硬一回,作风建设就会前进一步。唯有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让《问责条例》发力、生威,彻底打消一些人的侥幸心理、观望心态,才能使广大党员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全党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好风气。

(徐凯)

(责编:高巍、秦华)
相关专题
· 两学一做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