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13: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一个组建13年,平均年龄31.7周岁的团队,540名职工,却是新一代北斗导航系列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通信卫星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总体研发与承担者。今年7月,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是什么样的力量助力这支团队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排头兵?是什么信念支撑这支年轻团队取得如此瞩目成绩?
跟着队伍走的流动党支部
小卫星从成立至2016年初,共顺利执行了14次卫星发射任务,每次发射卫星,小卫星相关型号队员进入发射基地后便处于封闭状态,少则1个月,多则近50天。为了保障发射卫星任务顺利完成,小卫星党总支制定了“党建跟着队伍走、支部建在发射场”的制度。
在发射基地期间,团队成员就驻守在为火箭和卫星提供补给的“脐带塔”上,一守就是一个月。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为“守塔”队员送上热水、递上衣物,还为大家带来了理发师,让队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微小卫星党总支在卫星发射前夕和“封闭”调试阶段积极开始“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7月14日,临时党支部在酒泉基地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党支部活动,邀请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和副校长朱长飞讲课。潘建伟院士鼓励大家保持科研激情,永不停止探索的脚步。中科大副校长朱长飞为与会党员作了“两学一做”专题报告,回顾了共产党成立95年来的光辉岁月,勉励大家不忘初心,以党章党规规范思想言行,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上,量子卫星总师朱振才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航天老兵,分享了参与研发任务的经验与体会,要求党员们要学习“两学一做”的精神,立足现有岗位,一丝不苟保证质量,确保卫星成功发射。
8月5日,临时党支部再次召开“两学一做”专题党课,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王建宇作了专题报告。他从学习党规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背景意义入手,解读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了深刻解析,同时对全体党员提出学习和工作要求。
骨干带头的党员先锋队
微小卫星党总支制定了以试验队为单位的党员先锋队制度,试验队总师、副总师为党员先锋队的具体责任人,党总支委员根据分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卫星发射前要在火箭上进行不间断的充电作业,须在发射前30分钟内拔除脱插,并撤离塔架,此时发射架的供电已经停止,电梯无法运行,需要有人爬到发射架上拔除电源后再爬下发射架离开。火箭发射刻不容缓,一旦点火周围人员将无一幸免,哪怕在不点火的情况下,燃料一旦有泄漏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肼中毒。面对这一危险,党员先锋队即刻发挥作用,先锋队老党员自高奋勇爬上发射架紧急拔除电源,在卫星发射前顺利撤离发射塔。
党员先锋队制度的设立,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科研骨干,能够在关键时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与纪律性。
党管人才 吸引创新青年
微小卫星中心于2004年成立了党总支,目前党员总计372人,占员工总数60%以上。整个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骨干力量大多是“80后”。面对党员人数多且多年轻党员的特点,党总支着力将“两学一做”学习落实到科研工作中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两学一做”的精神。
“我们小卫星的骨干力量大部分是80后,但是作为年轻的单位,在薪酬福利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与众多资历丰厚、享誉国内外的其他机构争夺人才是摆在我们总支面前的一道难题。”小卫星党总支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面对这一难题,党总支坚决落实党管人才、党管队伍的要求,提出“让卫星开启您新的梦想”的团队建设理念。现实中,年轻人的追求一般是薪酬上的高福利或事业上个人价值的体现,针对这一现状,小卫星党总支提出“小卫星,大未来”的口号,在单位内积极营造一个不唯职称论、不唯资历论的宽松民主氛围,鼓励动员青年职工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党总支通过严抓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务虚会等平台,培养滋润创新的土壤。从班子成员到党员总师再到普通工程人员,大家不讲职务、不论身份,在支部务虚会上大胆提想法、谈感受。
对于人才的培养,党总支采取以老辅新,老中青相互协作的“大兵团”作战方式,让很多刚刚进入小卫星的年轻人承担卫星研制任务,各支部富有经验的老同志负责保驾护航、传经送宝。传统科研机构需5-10年培养一个主任工程师,但在小卫星,有些刚工作2年就被任命为主任工程师,许多进入小卫星的年轻人越做越有自信、越做越敢创新。
12年间,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先后将神舟七号飞船伴星、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14颗卫星送上太空。这支团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0多项。
相关专题 |
· 两学一做网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