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两学一做网

真学真做看成效——“两学一做”在基层

张世忠:发展致富带头人 情系群众好支书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赵晶 高雷

2016年12月22日10: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世忠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阎梦婕 摄)
张世忠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阎梦婕 摄)

在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有这样一位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支书,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张树村从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典范。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宁夏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忠。

白墙青瓦的座座新居整齐而立,牛舍里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安格斯牛悠闲吃草,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隆冬时节,记者走进隆德县沙塘镇张树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新农村新景象。

“村民服不服,主要在支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张世忠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任职以前,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上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高,群众对村“两委”意见很大。

当选村支书后,张世忠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建设基本农田1500亩、蔬菜拱棚125亩,硬化村组道路6.9公里,疏通渠道400多米,修缮便民桥2座。一场硬仗下来,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心气顺了,发家致富的劲头也上来了。

张世忠告诉记者,养牛、务工是该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仅去年,张树村全村常住的294户村民中,就有204户养牛。政府按照牛棚大小不同,给予不同金额的补贴,于是全村新建了230余栋牛棚、新增养殖315头牛。

“69户脱贫的贫困户中,有53户贫困户是依靠养牛脱贫致富的。”张世忠说。

他经常思考和盘算着发展的路子,通过创新设置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贩运等功能党小组,落实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三级双向”承诺制,采取承诺、践诺等方式,引领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2015年,张树村开展城乡联建创“五星”“双带”等活动,建立“两委”成员包组、党员包户机制,全力推进脱贫销号,将每个贫困户落实到党员干部,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张世忠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获奖证书。(阎梦婕 摄)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时刻留意着全村每家人的生活,记挂着每一户的困难和需要。他把帮扶单位的资金节省下来、将每年发放的奖金积攒下来,给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给独生子女户发放专项奖金和补助金。张树村三组的张文弼,2岁时母亲早亡, 2014年父亲又突发心脏病去世,突然的变故,让当时只有15岁的他和17岁的姐姐张凤弼成了孤儿,姐弟俩手足无措、倍感绝望。这时,张支书像“父亲”一样站了出来,他自己拿出500元钱,又让村上拿了2000元,安葬了张文弼的父亲。随后,他把两个孩子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并多次到县民政局咨询政策、申请孤儿生活补助,为两个孩子争取到孤儿生活救助金和棉被、煤炭、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联系县高级中学为两个孩子免去食宿、学杂费等费用,帮助他们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扶贫必扶智。有了钱,生活宽裕了,张世忠还注重民风建设,在村里设置文化墙,开放“农家书屋”,评选“好村民”“五好家庭”“优秀党员”,建成“老饭桌”,形成了孝老敬亲、和睦共处的好村风。

在宽敞的文化活动中心,吼秦腔的、弹扬琴的、作农民画的、下象棋的……浓浓的文化气息是隆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缩影。

这些变化无不倾注着张世忠的心血和汗水。2015年,他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完成改造危房221户,自来水入户294户,配置节能采暖设施100户,配套排水渠系2400米,栽植景观苗木9000多株,种植草坪14亩,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休闲花园,把张树村建成了花园式宜居村落,被评为“全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示范村”。

张世忠说,只要村民脱贫致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自己愿意一辈子扎根基层、扎根张树村。

(责编:高雷、赵晶)
相关专题
· 两学一做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