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兩學一做網>>先鋒故事

打造工匠精神 創新“神州大梁”

——記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木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白偉東

2017年04月24日15:57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打造工匠精神 創新“神州大梁”--記大興安嶺神州北極木業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白偉東

  在一個巨大的車間裡,身著工作服的白偉東正在和工人們一起研發新技術,全神貫注的他並沒有注意到記者的到來。就是這樣一位憨厚朴實、不善言談的人,干起工作來卻是激情萬丈,工友們親切地稱他為“激情白偉東”。

  作為一名年輕的林業科研工作者,能夠站上國家科技創新的領獎台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生的夢想。

  正是因為心中有這份夢想,白偉東多年來一直踐行“工匠精神”,潛心鑽研,默默攻關,實現自我超越。30年來他始終奮戰在生產一線,先后獲得國家專利24項,解決木結構生產設計難題30余項,最終憑借研發的“異形承載木梁拼板制造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我國木結構建筑領域迄今為止被授予的最高科研榮譽。

  該項目共研發木構件加工設備25台套,尤其是採用指接技術、空心技術,可節約木材30%以上,使森林資源得到高效利用。2016年1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白偉東作為一名一線技術工人榮登國家科技獎勵最高領獎台。

  白偉東5歲時,跟隨轉業開發建設大興安嶺的父親,來到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祖國最北極漠河縣前哨林場。由於父母身體不好,他17歲初中剛畢業就參加了工作。1987年,白偉東到漠河航運公司黑漠推351號船上當了一名學徒。

  白偉東的第一個師傅是最早一代技術工人,白偉東從師傅身上學到了老一代工人的踏實與執著。然而隨著技術的與時俱進,老師傅的很多數據已經無法適應新的設備。白偉東意識到,探索技術永無止境。靠著自己的勤奮與努力,短短3年時間,白偉東就從學徒工考取當時三江地區最年輕的輪機長。

  1996年,漠河宜家木業公司(神州北極木業有限公司前身)從台灣購進了當時最先進的成套集成材自動化生產線設備,急需一名技術人員,白偉東應聘來到宜家木業公司負責維護當時最先進的集成材自動化生產設備。從此,他與木工機械結下了不解之緣。

  “工作初期,我從事林業機械設備的組裝、拆卸和維修,這讓我對機械原理產生了痴迷,特別是對加工后的樹木型材有著說不盡的喜愛。”白偉東說,機械雖然有共同之處,但是船舶制造技術與木工機械技術還是大相徑庭。

  為了能夠熟練地掌握高精度進口設備的先進技術,白偉東不知熬過多少通宵。別人勸他:“偉東別著急,慢慢學。”他卻說:“我是研發技術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機械設備的原理、性能,搞技術不能馬馬虎虎,更不能一知半解。”

  作為研發部技術骨干,多年的技術工作,使他養成了勤於思考、善於鑽研、勇於破解各種難題的工作習慣。要維護好設備需要具備豐富的機電、電氣一體化知識,白偉東靠著掌握的機械技術,憑著一股勇往直前的鑽勁和鍥而不舍的韌勁,對著圖紙和設備,邊學習,邊研究,硬是把設備研究個透,設備完好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不少兄弟單位的進口設備出現問題,都請白偉東去幫助解決。一時間,白偉東在大興安嶺和內蒙古林區名聲大噪,北京和大連的一些公司都以10萬元年薪爭相聘請。“以當時的收入來說,那真是天大的誘惑,但我舍不下大興安嶺的青山綠水,我離不開這方養育我的水土。”白偉東留在公司一干就是20年。

  就這樣,在大興安嶺,白偉東實現了從一個“小木匠”到“大國工匠”的成功蛻變。

  2007年10月,他帶來的團隊將原有的拼板機、指接機進行改造,使原本隻能生產6米多長的產品,實現能拼接12米長的產品,此項技術在國內是首次創新使用。宜家木業公司能生產出12米長的特型木梁,在新產品的開發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2007年11月第四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由白偉東主導研發生產的12米超長大型直梁及北極木制別墅榮膺金獎和特別金獎,國家林業局局長親筆題名——“中國第一梁”。

  “我要在這裡實現從‘小木匠’到‘大國工匠’的夢想,以‘大國工匠’精神去擦亮‘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品牌,為實現中國夢勇於承擔我們普通工人的責任!”(新華社哈爾濱4月24日電 記者王凱)

(責編:高巍、秦華)
相關專題
· 兩學一做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