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7日09: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6年4月,從江縣選派97名機關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從江縣委組織部80后干部古雁志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被選派到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村支部第一書記。古雁志接到命令,迅速進入角色,不斷轉變觀念,帶著年輕小伙的熱忱,開啟了駐村生涯。
扶貧幫困,走到群眾身邊
“今年村裡插秧,有了新幫手,縣委派駐村工作組來幫忙啦。”古雁志一邊幫村民翻地一邊拉起了家常,場面格外熱鬧。進入加車村以來,古雁志帶領駐村工作組,走村竄寨,開展“農家懇談”,細心記錄群眾的所想所盼,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他的熱情改變了當地群眾對這個“外地人”的看法,鄉親們親切的叫他“小古”。
哪裡有困難群眾,哪裡就有駐村工作組。王小內是加車村的貧困戶,丈夫剛剛去世,連續不斷的雷雨天氣,導致尚未修繕好的房頂垮了,家裡無法正常生活。古雁志得知情況,他自掏腰包與駐村工作組一起到附近的鎮上購買修房材料,及時幫助修繕房頂。“王姐,我們來給你們修房頂啦,今天晚上您可以睡個好瞌睡咯。”看著忙前忙后的小古,王姐緊緊抓住他的手說,“感謝你們的幫助,這樣的駐村干部歡迎來家裡坐坐。”這些只是古雁志駐村工作中的一個片段。
“古叔叔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在學校一定努力學習。”剛考上本科的大學生潘成貴激動的說。今年6月潘成貴帶著家人的希望,參加了高考,順利拿到了六盤水一所本科師范學校的預科錄取通知書。但就讀預科第一年未能享受國家優惠助學金補助,這讓全家陷入了困境,原本不富裕的家,由於父親生病用光了所有的積蓄,家裡沒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學費。古雁志得知情況后,帶著村干的請示找到了“娘家人”,經過縣委組織部協調,聯合鄉政府和民政部門,合作幫助解決了潘成貴的上學難題。
出工出力,感受群眾溫暖
9月加榜梯田迎來了“黃金周”,村民們家家戶戶忙著收稻谷。駐村工作隊也沒有閑著,一同來到田間幫助鄉親們勞作。從收稻谷、晒稻谷到打稻谷,幾道工序下來,感悟鄉親們平凡的日常。雖然幾把稻谷,看著分量很輕,但當把稻谷挑在肩膀,並開始攀爬在木架上晾晒的時候,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都驚呼:“好重啊。”糧食貴如金,沉重的不僅是稻谷的分量,更是鄉親們的汗水與付出。
“為民者民必記之。”村裡的老黨員韋忠元說:“這些天古書記和我們一起收谷子,大家都夸他靈活肯干,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我們苗山濕氣重,給他送一碗熱稀飯過來。”正在晾晒稻谷的古雁志,接過熱騰騰的稀飯,心裡暖融融的。
造血扶貧,帶領群眾致富
發展才是“萬世根本”,扶貧拋棄“等靠要”的老觀念,重點要把“輸血扶貧”變“造血扶貧”。近年來,借助觀光農業園和稻魚鴨示范園的自然生態優勢,縣委率先在加榜梯田實施“1+9”抱團創業帶富模式。駐村以來,古雁志和村兩委就如何把貧困戶、致富能人捆綁發展,廣泛召開群眾會議,實地走訪貧困戶,邀請先行經營農家旅館的幾戶村民,現場講解經營經驗,帶領有創業意向的農戶參觀建好的農家旅館,調動群眾參與發展積極性。
“就算村裡再窮,隻要一個人先富起來,大家就能一起賺到錢。我們這裡實施了‘1+9’抱團創業帶富模式,每一戶農家樂定點向9家農戶訂購稻田魚和鴨子等農副產品,讓農民得到的實惠覆蓋更廣。”村支書潘秀林說。
“客人多了,我自己種養的不夠吃,我和村裡的9戶人家結成‘1+9’創業帶富模式,客人來了,我就到他們家稱魚稱鴨,這樣大家都有利。上半年,我就跟他們9家要了400多隻鴨子。”在加車村“苗嶺山庄”的農家樂裡,店主梁精球一邊嫻熟地拔鴨毛一邊和古雁志聊著。2016年在古雁志和村兩委帶領下,鼓勵農戶新建田魚直銷店1個,農家樂2家,引進企業6家,實現就地創業,精准脫貧。
12月,古雁志迎來駐村工作“期末考試”,一年來,走訪1000人/次,開展農家懇談30次,幫助謀思路38條,帶動致富能人50戶,梯田接待能力提升,每戶年增收1.5萬元。
2017年古雁志有一套新思路,看著今年村裡糯稻收成好,計劃用開辦淘寶網店的電商方式,幫助他們把新鮮的糯稻賣到廣東去,印制加車糯稻銷售名片,牽線“從貨出山”。
又是一年春來到,古雁志在民情日記上寫下一段話:正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集中群眾的無窮智慧,開創了加車村脫貧致富新天地,2017繼續在這片苗疆梯田上開啟新征程......
(貴州省從江縣黨建雲平台供稿——李璐璐)
相關專題 |
· 兩學一做網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