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鄒晨瑩
2016年11月09日09:35 來源:貴州日報
8月23日傍晚,華燈初上。街上食客漸漸多了起來,省政府后門的羊肉粉店變得喧鬧嘈雜,因為省事省時,這裡是大多數機關干部加班時的選擇。
盛夏微風帶著幾分難挨的熱氣,讓陳明有些莫名焦躁。19時,他一口喝完碗裡的羊肉湯,站起來對旁邊的同事、省經信委百千萬辦公室副主任黃安偉說:“我得回辦公室了。”
黃安偉抬頭剛想應聲,突然看見那個高高的身影“轟”地倒在面前,他趕緊蹲下去攙扶,大聲呼喊道:“陳明!陳明!陳明……”
此刻,省大數據局(籌)政策法規與標准規范組負責人焦德祿寫完一組報告,正等陳明回來商量完善。
焦德祿望向辦公室窗外橙紅色的夕陽,不禁回憶起三個星期前,也是如此美好天色下,他問正在使勁揉肩膀的陳明:“你要申請一下休假啊,休息是為了更好工作呢!”
陳明回答說:“把下周拼完,下下周休吧。”
“這兄弟天天熬夜工作,估計今年假期又要泡湯啰。”焦德祿搖搖頭心想,把桌上材料收放一邊,耳邊似乎傳來一陣救護車的呼嘯聲。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8月24日凌晨1時10分,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一直是深度昏迷狀態的陳明停止了心跳,手指開始僵硬冰冷。
守候在門外的家人和同事瞬間潸然淚下,痛徹心扉。
陳明,時任省經信委(省大數據辦)數據資源管理處處長,因腦溢血突發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終年44歲。
“無論在什麼崗位,我始終堅持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人。”數月前,在省經信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專題研討會上,陳明一字一句朗聲說道。
音容猶在,說話的人卻從此長眠。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站在工作最前沿,堅守當初的鏗鏘誓言。在貴州工業和大數據戰線工作者的芸芸群像中,陳明,用其畢生忠誠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間的指針撥回至陳明逝世前的72小時。也許沿著他生命最后那點點滴滴的軌跡,我們能看到這名“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鞠躬盡瘁的一生。
第一日,8月21日凌晨。月朗星稀,妻兒早已沉睡,除了鬧鐘的滴答聲和樹枝的搖擺聲,四周一片寂靜。踏進家門后,陳明洗了一把冷水臉,又拎起公文包坐到電腦前面。
“陳明不僅文字功底強,還是制定重大規劃和政策的研究者、參與者。”省大數據局副局長康克岩說。
這是平常的周末。但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奮斗的特殊工作日。為了迎接即將到貴州投資考察的大型跨國IT企業,這一周,他和團隊必須再努一把力。
早在兩天前就連夜准備的大數據助力大扶貧展板三套方案才初步成型,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在屏幕前與負責執行的貴州數博網絡科技公司不間斷地討論審定最終內容。
這項工作持續了整整通宵。根據設計公司事后給記者看的郵件記錄,最后一條方案發給陳明的時間是清晨5時40分。那時候,他清楚地回復:收到。
方案中提及的大數據頂層設計,對貴州而言,是一項前無古人、沒有任何足印可供借鑒的開創性工程。以陳明為核心成員的省大數據辦文件撰寫團隊,需要謀劃每一項試驗、推敲每一句話、拿捏每一個字,事關重大,必須准確嚴謹,難度挑戰系數之高可想而知。
事實上,這樣的挑戰對於陳明而言,屢見不鮮。
翻閱他的履歷,我們看到的是硬肩膀才能挑起來的重擔子:省經信委宣傳處副處長、技術創新與質量處副處長、辦公室副主任、安全生產與民爆器材管理處處長、工業園區處處長、數據資源管理處處長。
2013年4月,陳明的崗位被調整到工業園區處。彼時,放眼全國,貴州的工業園區建設由於起步較晚而處境尷尬:管理體制不順,管委會責權不對等,持續投融資能力不足,主導產業不突出且有趨同現象。
多難疊加,矛盾交織。追趕的機遇在哪裡,發展的動力在哪裡?
排難而進,需要思考、需要謀劃、需要求索。
他主動調查,哪個企業發展存在困難,哪個廠房的科技含量較低,哪個園區缺乏后續人才,很快陳明便了如指掌。
他組織研究,盤活園區資產、增強園區經營公司造血能力,從“重開發”向“重經營”轉變,陳明看到的是貴州工業園區數年后的發展前景。
省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工作人員謝禮靜佩服他的深謀遠慮。
以工業園區配套實訓基地的事為例。“審核過程中,陳明敏銳發現,部分工業園區設計配置的職校與園區的自身產業不相符。”謝禮靜說,陳明立馬要求處室全程參與職校的審核工作,一方面是怕園區出現人才短缺的瓶頸,另一方面也是為學生著想,“我還記得他說,學出來要是不能為園區和企業所用,那是耽誤了人家。”
“現在看來,陳明幾年前打下的基礎,不是顯山露水的活,卻為貴州工業園區建設養強身壯骨、豐滿羽翼練就了內功。”省經信委工業園區處處長楊波說。
再到大數據的工作,對他而言,正是邊干邊學、邊熟悉邊思考、邊研究邊創新的轉型過程。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崗位,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工作,而是在挑戰高難度的“未知領域”。
第二日,8月22日凌晨。幾個不眠夜之后,《貴州運用大數據助力大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打算》撰寫工作終於可以在午夜前完成。
“我們經常在一起辦公,一起熬夜。有時文稿任務較重較急需要分工,他總是挑最重的活,我樂意為這樣的‘一杆子’當‘二杆子’。”焦德祿說。
一向要求很高的康克岩不由心軟了,聽到陳明疲憊的聲音,便想著:“就讓他多睡會吧,哪怕只是一個早上。”零時18分,康克岩在微信中對陳明說:“材料搞好發我即可。明早你睡覺,11點以前不打擾你。”
陳明快速簡短答道:“好的。”
然而通過省大數據辦、現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籌)對外交流與宣傳組負責人劉珂、數據資料管理與安全組負責人張雷與他的微信對話記錄,那天晚上陳明的最后回復時間是2時24分。“我們不停地在修改設計方案,早晨7時,他又把改好的文稿發給了我。”劉珂說,算下來,陳明的睡覺時間隻有4個小時。
劉珂哽咽著告訴記者:“遇事不避難、干事不余力,來事了就扛,不敷衍不推諉,是個有擔當的漢子。”
這樣的評價,和陳明的口頭禪相印証:
“行!”
“沒問題!”
“什麼事你說,我盡力。”
每每面對新的崗位,他挂在嘴邊的是:“我真切地感到本領恐慌,你們干了這麼多事情,我隻有勤奮學習,惡補知識,掌握政策,才能跟得上大家的工作節奏,才能和大家一起戰斗。”
每每接受新的使命,他都能很快從“新兵”變成“老將”,從“老將”變成“權威”,背后是他近乎痴迷的鑽研態度。他肯學,也善學。向同事學,也向企業家學﹔向專家學,向其他省區的做法學。僅大數據領域,他做的筆記就有十多本,電腦裡分門別類整理保存著各類文字材料200多萬字。
他的認真與細致,焦德祿記憶猶新。
5月下旬,數博會開幕在即,合作的會展公司卻找出種種理由拖延。
“他們說事情多,美工身體差不能加班,調不出人手等。”焦德祿說,多次協商未果,大伙心裡都急。
外表平和的陳明,內心裡堅毅執著,認准了的事情,迎難而上,從不屈服。“他這個人做事太過認真,追求完美,一件事如果有丁點不完善,他就夜不能寐”。焦德祿說,在陳明的跟進和協調下,不可能的事情都變成了可能。
大數據的每步發展都牽動著陳明的心思情緒。每一次會議、每一個活動、每一場展覽、每一次招商推介的背后,都要做大量的籌備工作,從總體策劃到方案敲定,從匯報材料到領導講話代擬,從嘉賓邀請到會務接待,從會議紀要到媒體宣傳,從會場布置到現場把控,他都全程參與,確保全程無誤。
背后的艱辛,怕是隻有陳明自己體會得到。
第三日,8月23日凌晨。這一晚,陳明有個秘密,隻來得及和少數幾個人分享:今天,是兒子陳辛言就讀貴陽一中高二實驗班的開學第一天。
“陳明經常說,‘好的,我們商量一下?’這樣的相處,總讓人感覺說不出的親切友善。”省大數據局(籌)基礎設施組負責人黃思齊說。
零時12分,陳明聯系上焦德祿,兩人共同修改《省大數據發展領導小組關於深化我省政府數據“聚通用”改革創新的報告》,直到2時30分。
“早點休息,8點還要到辦公室打印材料。”陳明打電話給焦德祿。
“那你要送兒子上學嗎?那小子好不容易才考上實驗班呢。”焦德祿問道。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傳來陳明沉沉的聲音:“明天哪有時間送他?再說他大了,會照顧自己。”
進實驗班是陳辛言的目標,也是陳明的心結。兒子中考成績不是很理想,陳明愧疚:“平時工作太忙,陪兒子的時間太少。”陳辛言能進入實驗班,陳明很高興。
“晚上我早點回來,給兒子慶祝。”23日早上臨出門,陳明對妻子李莉說。
李莉以為,這次陳明的出門,和往常沒有差別。以前在省經信委“百千萬”辦公室,出差協調是常有的事,陳明一出門就是大半個月。
2014年,為了調動市州和成員單位的積極性,解決“上熱下冷”的問題,“百千萬”辦公室5個人兵分兩路調研,2個星期把88個縣跑了大半。
到了當地,一般是半小時看資料,半小時開座談會。“別看時間短,我們看材料一眼就能看出端倪,座談會也是直奔問題而去……”雷寧說,在高強度的工作下,陳明只是溫和地笑著,不時還寬慰同事。
然而,到了威寧自治縣,翻看台賬,陳明十分少見地向縣裡一個熟識的干部發了火:“你還糊弄?企業有困難不梳理?上下游沒著落怎麼發展?”
陳明說話,大都是春風化雨,這樣的暴風驟雨並不多見。次月的調度會上,威寧自治縣的“百千萬”工作趕上來了。
“其實,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鐵打的機器。”雷寧說。
陳明的有血有肉,同事謝禮靜回憶起來就眼眶濕潤。“他到任那會,我剛休完產假,一到下班時間,他就讓我先回家,手頭的事情都交給他。”往往是看到辦公室裡的洗漱用具,謝禮靜才知道,他又在辦公室熬了通宵。
這個常常囑咐同事回家休息的人,卻總是忘了自己也是要回家休息的。
23日下午5時,李莉給陳明發短信,確認他回家的時間,以便准備晚飯。半小時后,陳明又失約了:“還有點工作趕得急,不回家。”
“怎麼都沒想到,這竟然是他和我講的最后一句話。”李莉泣不成聲。
8月24日上午7時,陳明走后的5小時,因要把陳明未完成的材料完善送出去,焦德祿從殯儀館趕到單位,站在省政府5號樓前,久久不肯離開。
隨后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段小視頻,與“親密戰友”道別。
鏡頭裡,陳明辦公室的窗口一片漆黑。
“兄弟走好,你辦公室的燈雖然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時時亮起。但你心中的那盞燈,從未熄滅。那是一個黨員用生命詮釋的忠誠、責任與擔當,會永遠在我們心中亮起。未完成的工作,我們來吧!”
相關專題 |
· 兩學一做網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